2008年4月8日星期二

南非(十九)︰鐵漠.圍城


這裡的床動一動都帶來頗大震動,幸無人睡我下格,整晚我一直以為包了房,但晚上有一個神秘人入來睡了,我起床時他又走了,我懷疑是這裡的職員。

今天可能是平日的關係,旅客極少,我相信除我之外,可能只有另一名旅客在這裡住,不過吃早餐時看不到。吃早餐時有空看看這裡的剪報,終於發現原來昨天那位白人女子Maria是瑞典人,是老闆的未婚妻,很特別的配搭,但我相信這位的老闆Lebo應是一個才子,據新聞報導,原來他本來是賣工藝品,但他後來發現自己的東西無人購買,得到啟發才知道遊客根本不想買東西,而是想真正感受township的風情,他在03年把父母留下給他的屋改裝成backpackers,還不停在歐洲講學,又把單車旅遊引入,所以這裡最有特色是可以用單車遊覽這裡的城鎮區,之後還得了什麼企業大獎衣錦還鄉,更加製造不了工作職位給這裡失業的居民,感覺是這裡很多人都視老闆為「恩人」。

不過由於我的單車技術不精,為免累人累己,還是用11號巴士遊覽好過,等待的技巧,早已被訓練得爐火純青,今天都不例外,大約到10:40,一位青春活潑的女導遊Shermaine,以為要帶我踩單車,穿上單車look,最後當然我們是走路啦! Shermaine的英文很好,她的英文我懂九成,她很清晰解釋了南非及Soweto的歷史,開始的半小時,上了一課互動的南非歷史堂,而我亦應該是她第一個接待的港客。


終於可以在這個傳聞相當危險的社區行動自如,其實感覺只是落後一點,暫不感到有什麼壞人,反而則有很多小孩百無聊賴,可能仍是學校假期的關係,我們先經過較中產的地區,然後越深入的地方越落後,原來在township裡,不同的種族會再分區,因此又會製造了區內不同的種族之間的衝突;不幸之中,再添不幸。

首先到了第一站,我到了當地人的「社區中心」,其實只是一間鐵皮屋,這裡平日很多居民就會到這裡聚腳日「吹水」,裡面的大叔似乎已很有準備地招呼我,我和他們一起喝他們的啤酒,一大筒的,飲完要傳比隔離的人飲,以示不分彼此,這裡會很多互助的氣氛,他們會互相了解大家有何需要或互相分享食物,他們還不停教我講Zulu,當然教完便忘記了,不過Zulu的握手方法,則已非常熟練。就是先正常握手,然後兩手的拇指再用力地互按,再回復多一次握手的動作。

然後一路走便到第二個點,沿路都是很舊的鐵皮屋及爛地,偶然還會有些居民會向我們打招呼,之後進到一個青年的住宅內,原來那些屋一直只為男人而設,所以不會有太多間格,屋內也沒有房間,一住就住了十人,但對面有些新蓋的屋就不同。看到這屋內的環境, 一兩個人居住還可以,十個人住就真的太細了,感受就好像香港以前的臨屋區,這個家庭十個有七個是小孩,但不敢問他們父母去了那裡。這裡的人有六成的失業率,很多人都沒有收入,最終和他們拍了照便就離去,他似乎已很習慣向人介紹自己的居住環境,不過我相信這些介紹都會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之一。


不經不覺,已傾了很多,差不多已兩小時,這個walking tour也差不多完結,臨行前繼續了解南非的失業率,導遊表示現在的失業問題並不再是種族隔離的問題,但由於在種族隔離的時代,所有人一定要有工作,否則視乎犯法,但一廢除種族隔離,有些廠房倒閉,國家的職位已不能再吸收這些「下崗」的工人,故造成龐大的失業率,再加上白人政府一直只許黑人學做一些低下階層做的工作,技能也追不上市場的需求,現政府只能夠鼓勵人民自己構思創新的行業,如Lebo這個旅舍便是例子。沿路還看見1996年政府注資的房屋改善計劃正在動工,完工後便會新的樓宇給城鎮的居民入住,但要知道是96年,12年來推行的計劃至今未完工,這點真的要向香港的董伯伯學習,天水圍樓宇的落成速度是多麼的驚人! 說著沿路Shermaine見到有水果店,請了我吃一個異常清甜的青蘋果,味道一世難忘,於是滿足地回hostel等待下一個行程。

旅舍門口
他就是旅舍的CEO
他們看來沒有什麼表情,但其實很熱情的;這是他們平日聚腳的地方
這是他們的啤酒,酒精含量看來不算高
這是其中一個探訪單位,一個七人家庭,由大哥「擔起頭家」

Soweto內破爛的街道
居民要用電話,可以到這裡付錢借手提電話用,這種店舖,在soweto隨處可見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久違了的香甜的蘋果味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青春活潑的導遊Shermaine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然後一等又是兩小時,看著南非的電視節目,看著佈景酷似看「網中人」,下一站就是到Kliptown,這是Soweto被遺忘了的角落,這裡是首批入住Soweto居民的所在地,這裡的環境比一般的Soweto更差。要去這個要搭公共交通工具,這回有幸跟著Philip一同乘搭當地人的火車,由於旅遊車曾千叮萬囑不好在城鎮區亂闖,所以能有此機會實屬難得,同時也知道了原來這位Philip乃是旅舍老細的弟弟,才21歲的青年人。轉了兩程共半小時的車程,先去了Kliptown的一間志願機構,外型不羈的負責人簡單介紹他這間local開給兒童及青少年中心,主要做發展性的工作,會提供給這區的小孩子有基本所需,如會提供飯餐、補習、興趣班等活動,有少部分會住宿,由小童至18歲的青年也是服務對象,然後就找來兩位十二歲的小女孩帶我在附近走走,這兩個女孩子顯然訓練有素,很快懂得打開話題如問我為何說廣東話,然後主動介紹某些特別的東西同拍照位,這裡似乎訓練得不錯,相信他日必成大器,我覺得這裡和剛才的地方也差不多落後,污水都是四圍流,但這裡更髒亂,我和Philip一起爬過火車軌到另一邊,都是同一中心的分部睇下,這裡較多青少年的設施,有幾部電腦、表演場地同最主要的art workshop,以整T-shirt為主,一名31歲這裡的導師前來介紹,他說工場希望藉著學習design,製作T-shirt、banner等來售賣製造生意,不致浪費了這裡的青少年的時間,本來都想光顧一下他們的作品,但是R100一件頗貴,同埋較為「怒火」,不太合本人的風格。臨離開前遇到一些親切的青年人,我們互相問好,知道他們也是特意前來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學。

睇完之後,又有另一位領隊,帶我走附近令Kliptown成名的Freedom Charter,這裡其實是一個廣場,裡面有當時非洲人民議會(黑人的反對黨派)制定的十條憲法,盼望對抗當時白人政府的壓制。以這裡作為南非之旅的終結,其實相當有意義,十條憲法,象徵他們都渴望得到公平、受尊重的對待,黑人們似乎某程度上成功了!! 但種族之間的牆,鐵皮屋與豪華大宅的隔膜,要真正清除仍是遙不可及的任務,盼望這十條憲法不會成為口號,而是真的能團結這裡的黑人、白人、有色人,摒棄以貌取人,一起互相尊重,南非才有希望。若不是這裡長期糾纏於種族的問題而造成治安局勢的困擾,這裡必會是一個相當可愛的地方!!!

乘火車入Kliptown,只需要R4一位

城鎮火車站一景

在火車裡能買的,是用舌頭品嚐的袋裝果汁


進入較為落後的Kliptown
進入了Hope Centre,感覺相當企理;這裡是自修室
沿路看見燒烤食物,是給予最窮困的人吃的,六毫港幣一隻,妹妹叫我影下就可以
就是這兩位12歲的小領隊帶著我行Kliptown
另一個so-called的青少年中心
中心的Art Workshop燃點了很多青少年的夢想,他們應該正在製作T-shirt

Kliptown Freedom Charter,進去這座塔便會看到非洲人民議會的十條憲法 
願意「希望」可以圍繞Kliptown   

時間也不早了,我和Philip開始踏上歸途,火車在這時會變得相當不安全,於是又搭乘兩程的小巴,這是在南非第二次坐minibus taxi的經驗,這裡的車,當然比開普敦的更舊,不過居民似對我這個遊客見怪不怪了。晚上到昨晚同一餐廳買魚柳飯吃,這盒飯完全冇汁,頗難吃。

原來不是每晚都停電,以為可以正常洗澡,誰知洗澡途中又突然關了燈,所以到後期完全靠觸覺去洗澡,認真難忘,旅舍人氣依然普通,於是平靜地過著在南非的最後一夜。


經驗分享︰

1. 今天經歷了很特別的另類行程,一切就是如此平民、自然,在此誠意推介Lebo’s Soweto Backpackers給各位,也許這裡不是最舒服的旅舍,但這裡可窺探南非人生活最真的一面,如果在星期六、日,更會和這裡的居民開Party,很多人都主要在星期六、日才入來住。再加上旅舍的出現,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,如導遊、服務員、清潔員、什工等,所以光顧他們,無形中幫忙製造了就業機會,也蠻有意義。

2. 這裡最出名的是踩單車遊城鎮,導遊都是這裡的居民,會是認識黑人城鎮最豐富的資源。行程有長、有短,最長是八小時。

3. 我覺得由於有當地人帶領,不感覺到治安會是這裡很大的問題,我常常覺得,只要跟足「遊戲規則」,不要亂走,在南非有很多意外是可以避免,這裡的人也知道那裡可去那裡不可去,他們也是值得信賴的。

4. 可用Hostelworld預約,預先電郵或打電話預訂也可以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