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

印度(五)︰Incredible India - 從劇場會議看印度社會(非遊記)

4/12/2019 - 8/12/2019

這是一篇體驗文多於遊記。

第二部分的旅程,便是在班加羅爾的基督教大學(Christ University)度過,因我們參加了國際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會議,什麼是一人一故事劇場? 或許有點離題,我不打算在此詳盡介紹,但旅行嘛,除了跑景點外,與當地人生活及交流,也應是旅遊的一部分,而這五天四夜的體驗,看到不少,值得把紀錄都留低。

在4/12出發之前,我和一名團友先在酒店享受一下印式按摩,感覺非常高質,我那邊的師傅力度洽到好處,幸好未有入睡呢! 

充滿力量之後,我們先到附近一商場的Food Court醫肚,這回我選擇吃清淡的餃子,之後我們便要離開五星級的家了;我們今回召喚UBER來接我們到大學,原來只要是在印度,都一定會塞車,因為太塞車了,我們根本無法進入大學範圍, 結果要背著行李走十分鐘路才能到達大學裡,當然我們就已遲大到了。



班加羅爾基督教大學

我們到達大學的第一刻,可能因為遲到有點心慌,不過大會的路標指示不太清晰,於是心更加慌,我們知道活動要開始了,但也要處理住宿的問題,於是到了學校另一個接待處處理,因大會有提供住宿的安排,可以住進大學的房間/宿舍,我們本來是訂了三個房間,付的錢當然也是住房間的錢,可是到步時發現他們安排極之混亂,他們說我們訂了房間都沒有了,會安排學校宿舍予我們,但我們聽到了當然光火,有團友更忍不住發起脾氣來,既然房間沒有,便不可再讓其他人來宿舍分房,負責人才無奈接受,我們處理填表、交涉、安排到最後取房,應該有差不多一小時了。在此,我們首次見識了印度式的工作模式。

不過好戲還在後頭。


完了下午那個有點冗長的開幕禮後,其實也沒有太多時間吃東西,然後晚上我們就看表演了,整個表演不是重點,而是看到西方文化與印度文化、男權與女權社會的角力交戰,簡單來說,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是男性主導了整次的表演,令很多在場的平權人士感到相當不是味兒,整個演出都是充滿火藥味;我覺得香港人其實身處風暴的中間點,像是隔岸觀火著。

對大家來說,要處理好身體反應還是比較緊張,晚上我們便到附近的店舖買薄餅、零食,補給忙碌一整天的辛勞。

大會果然沒有再安排其他人來住,我們的團友努力爭取到一間獨立大房間,這樣也錯有錯著,我們五個人其實霸佔了一間十人房間,其實也相當舒適;聽聞我們其他香港團友,他們住了黑心酒店,床底是會找到避孕套的,深感上天也對我們很好了。

在會議中的三天中,我參與了一個由印度人帶領的小組,這個小組主要討論印度種姓制度中的一個叫Dalits(達利人,就是賤民)類別的人民的生活及面貌,印度的種姓制度早在我中一歷史科已經接觸,一直感到好奇卻又很少機會接觸,而之前在尼泊爾做義工時,也有嘗試了解過這是什麼,可是尼泊爾的爸爸卻沒有很正面的回答,而今次來到印度,自然很想知道這是什麼的一回事。

在小組的第一天,我依時的到達活動的場地,但遲遲也未開始,小組組長與大會人員經常討論著一些事,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房間並非組長想要的地方,是大會突然把我們的房間臨時調走了,但組長認為這房間太細需要換房,大會卻無法做任何安排,只能於翌日才能安排到,其中一個組長含著淚向我們宣佈這事,而我們便於房間外的空間進行小組;從組長的神態中,我感到當中有無盡的委屈,他們似乎相信因為是自己的身份,被大會歧視,我們作為外國人,當然無法判斷當中的對錯,在印度數天,這些混亂也不是第一天發生,不曉得這是針對性還是國家的氛圍就是如此,但從這件事中,也能對這個族群的困境略窺一二。

小風波之後翌日,我們終於獲安排一間可以播放powerpoint的房間,可以進入正題,組長的英文的口音頗重,所以他們都不是說得很多,但短短的介紹,已經足以令人抽心。



正如上圖簡報所言,印度達利族群人口達到二億,約佔印度人口五分一,全國共有1208個不同的達利族群。



其實種姓制度可說是最古老的社會系統,出自一些印度教的經典,印度人與生俱來屬於四個不同的階層︰最高級的婆羅門(Brahmin),次級剎帝利(Sakthiriyas),第三級吠舍(Vaishyas)以及最低級首陀羅(Shudras),達利(Dalits)完全不屬於這個系統之內,是被視之為最低等的人,故被稱之為賤民。

每個種姓可說是壁壘分明,彼此有著固定的行業、待遇及社群,婆羅門可算是特權階層,是祭司、宗教的代表;次級的剎帝利則是統治者、高官、將軍等階級;吠舍是從商,首陀羅則從事僕人、農民等工作;而達利人則是從事社會上最低下的工作,所以例如清理垃圾、接觸死人、屠夫,好像連理髮師也算是這階層的人的行業。



這類人是被社會歧視,他們不得與其他階層的人在一起,所以要分開居住、葬地,不許進入印度教廟,不得與其他階層享有水源,他們也會在就業市場被拼棄,即使甘地在1948在憲法廢除種姓制度,甚至要求大學及政府預留一些名額予達利人進入,但達利人努力讀書,能夠覓得一官半職,被發現是達利人時,可以突然解僱又或不讓你入行,可說是不會擁有平等的權利;當然不用說越級的通婚、教育、司法等權利。

印度的宗教是相當繁多複雜,除了回教、基督教、佛教等主流宗教外,還有印度獨有的錫克教、耆那教等等,這些宗教都會是達利人的出路,但以印度教為主流的社會中,即使他們歸信其他宗教,也無法改變印度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歧視及觀感,聽聞大城市這個意識已越來越淡薄,可是根深蒂固的想法,也是難以在印度社會中除滅,至少,若自己是屬於婆羅門階層,必定會跟貧窮的社群分開,父母也必不會容讓子女跟達利的人來往,甚至結婚。

組長跟我們分享一些新聞︰
-  有達利人想娶一名高種姓的女孩,結果被人打死
-  有達利人誤闖入一些高種姓人的範圍,被人認為是偷竊,即使被私刑打死,政府是不會介入
-  達利人婦女被強姦,還強迫婦女的家人觀看她被強姦的過程
-  只有達利人才會做屠夫的工作,如被人發現他們殺牛(可能是為回教徒服務),也可以任意被人行私刑
-  達利人的家居會突然被人破壞搗亂,但不會有辦法找到兇手,也沒有人為他們去破案

聽到這裡,感覺已非常揪心,達利人得到的歧視某程度上超越人類文明能容忍的範圍,完全無法理解大家生來都是人,達利人沒能選擇,做的工作也是服務人群,為何要這樣殘忍地對待他們呢? 有必要嗎? 你把他們迫至牆角,有一天無人再為他們做這些低微的工作,是否他們會自己願意做? 不過事實上,達利人或低種姓的人口似乎很多,生命力很強。

到了最後一次的聚會中,組長為我們分享一名叫Rohith Vemula的遺書,當時還不太肯定那人的背景究竟有何特別,但遺書的字裡行間估計到寫的人必定是達利族的人,遺書的內容也完全感受到他當時是何等絕望和抑鬱。

後來查看一下,原來Rohith Vemula是印度海德拉巴大學的一名博士生,本身是達利人的身份,一直支持學校內一個平權組織,組織也相當關注達利人的平權問題,直到2015年,他被截斷所有大學的津助,簡單來說就是說他「攪事」,可想而知,他往後的生活變得很艱苦,就在2016年1月,他寫下了遺書便上吊自殺;他的自殺其後也掀起勃然大波,引發印度各地騷亂,令社會再度關注達利族的歧視問題。

關於達利族,還有一些了解︰
-  達利族人一定會千方百計地隱藏自己身份,但總會有人會把你「起底」,特別是若他的社會地位越高,達利人的身份有機會成為他們的「黑材料」
-  很多達利族人,對於無法改變的社會結構,有能力的都會走到其他國家生活而不再回國
-  南亞諸國如尼泊爾、孟加拉、斯里蘭卡等也有種姓系統,但都不會如印度人般對此如此執著及牢固,這也讓我明白為何之前尼泊爾爸爸不會解答有關種姓的問題(但當然不排除這可能這是一個敏感話題)

最後,組長為我們表演一段在她族群中的舞蹈,印度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,只是在她的舞蹈中,總是看到一些無助和絕望。



心情雖是沉重,但一人一故事劇場把我們連了起來,同時更加覺得一人一故事劇場對社會一些邊緣社群的確是一份禮物,若沒有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平台,他們的聲音便很難被聽見,我也有幸在這個平台一起玩。

除了這寶貴的一課外,也值得紀錄一下這幾天的花絮。


原來這幾天是學校的陸運會,天未亮便會聽到震撼的喇叭跳舞聲,一開窗就看到一班學生正在排練,這完全是人肉Morning call服務
這碗美極Maggi撈麵,成了我們早餐的寵兒,再加配一杯超暖的Masala奶茶,對我來說已很不錯
每天一到上學的繁忙時間,路面便會出現這個寸步難行的狀態

話說我們團友對印度食物已開始出現抗拒反應,很難得地我們竟然在大學附近找到這家餐廳,最主要是這裡有一些中國式食物,如炒飯、雲吞湯、燒雞,再不是全素菜了,我們幾乎一有機會外出時,就會光顧這裡,這間餐廳幫助我們捱過了幾天難捱的日子。



典型印度燒雞Tandoori Chicken

幾乎每次都要點的雲吞湯,有素菜和雞肉雲吞選的

大會又安排我們欣賞一班印度學生表演的舞蹈欣賞,很有參加旅行團的感覺
有一天的早操時間,我們一起跳Bollywood,很興奮呢! 

完成早操後,有一天我們一起到附近商場的超級市場購買零食,而我發現這裡的個人衛生用品非常便宜,包括李斯德林潄口水、舒適達牙膏、潤唇膏等,全都比香港便宜一半,即使有點重也值得買些回來吧! 當我們結帳時,店員叫我們按掣為她的服務評分,輪到我的時候,因我覺得店員做事的效率較慢,當我決定評分為「一般」時,那個按鈕竟然只有「好」和「非常好」可以按,店員看到我無奈的樣子,她似乎出現勝了一仗的神情,印度人嘛.....真的狡猾。

超級市場就在班加羅爾風格的麥當勞隔鄰
在我們差不多最後一晚,校園佈滿聖誕燈飾,很是美麗

到了最後一天,我們在這個校園參觀一下,這間大學其實是一間「一條龍」學校,除了大學外還有高中生在這裡上學,所以在這了住了幾天,感覺都年青了,最特別是在這校園裡,不知為何會飼養著幾隻鴕鳥。


球場後面三層的建築物便是我們的宿舍,我們住在頂樓呢! 

校園富特色的設計

離奇飼養鴕鳥的校園

模彷古代猶太都市用磚拼成的模型

再攝基督教大學的正門

這天是8/12星期日,最後一天在校園裡,這幾天的經歷有開心、有沉重、有批判、有憤怒,更多的是難忘,就讓這種難忘的心情帶進旅程的第三部分 -  繼續旅遊!


我們電召UBER,載我們回去之前的五星級酒店,安頓好後我們晚上逛逛附近的一個大型超級市場購物,然後決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五臟腑,到酒店後面的一間扒房吃牛扒(多麼放肆的在印度吃牛),而Trinity地鐵站附近,有一個叫Big Bazaar的大型超級市場,看到這裡,又再回想會議聽過的一切,發現印度的貧富真的很懸殊,這個商場,明顯是為富裕的那一群印度人服務。


1MG-Lido Mall購物中心

在這個商場有一個如此先進的「機舖」

超級市場的物品充足,還看到有不少李錦記售賣

原來還有中式點心賣的

晚上我們在酒店後的扒房吃了CP值很高的一餐,這些大牛扒都不需一百元港幣,當然我們就不計較地多叫一點

好好吃飽充電了,明天會繼續上路,我們先多留一天在班加羅爾,再直奔北印旅遊金三角,期待著.......

班加羅爾兩間推薦餐廳︰
1. Malabar Bay
地址︰43, Krishna Nagar, SG Palya Main Road, Near Christ College, BTM Layout, Bangalore

2. Portland Steakhouse & Cafe
地址︰1st Cross Road, No.1, Brunton Road, Ashok Nagar, Bengaluru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