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後,我上網找資料,而且借書,由於怒江/獨龍江地處偏遠,一向不是一般遊客有興趣的地方,資料少之又少,甚至見到LP對獨龍江的形容,亦只不過是一段表示「很難去」,便再也找不到更多資料。坊間唯一港人去過獨龍江的資料,便是一名香港學者周華山寫的一本「紋面女之謎」,看完之後,不禁給他的行程內容嚇至天然呆,以下為一些引文︰
「獨龍江每年12月到6月大雪封山。積雪期間,峽谷成為一條人鳥難進的死胡同。當地人說︰猴子走過也掉淚。旅行家說︰『這是中國最難走、最危險的地方』
「獨龍江水流澎湃湍急,過江全靠溜索與藤網橋,倘若不幸掉江,其他人不會嘗試拯救,因為受難者掙扎兩、三下就會消失在兇猛狂躁的急流裡,也許在幾十公里外的下游才找到屍體」
「實際上,獨龍江谷內村莊之間的路,才真正難走,經常出事死人,皆因村莊都修建在峭壁萬丈的山谷懸崖上。峽谷內連接村莊只有一條約一米寬的小路,部分地段僅一尺寬,一人獨行已得小心翼翼。獨龍江一年有280天下雨,一年2500毫米的降雨,濡透峽谷的每寸土地,小路光滑石頭滿佈青苔,異常濕滑,極易摔交,加上雨水及激流長期沖刷,泥土鬆軟,小路經常塌方,倘若不幸遇上泥石流,整個人便被沖到70、80度斜坡幅度的險崖底或激流咆哮江流裡」
「至於扭傷腿腳,跌得鼻青臉腫,皮傷肉破,更是外來遊人的常態」
還不計作者在入村第一天便直墮直崖的痛苦,路上不停被螞蟥吸血,最慘是族人少見人,不懂得照顧他,雖然他最後明白這是族人的特性。
一面倒的負面訊息,使我對於此行有頗大掙扎,有機會見到同伴時,我已多番質疑︰
「會行山路麼?」 「不會,通了公路,坐車就可以,至於入村也只是繞著河邊走」
「會不停下雨、遇到泥石流、吸血螞蟥麼?」 「不會,十月不是雨季」
「你在那裡識人麼?」 「識識地,不過都無聯絡好耐」
「你以前到過沒有?」 「有,十七年前到過,有些地方我都未去過,今次才第一次去吧」
問完都不知是否應該去......
於是我繼續嘗試找尋,除了少許以行山為主題的遊記外(但只見字不見圖),一直都無法找到一個別人去獨龍江較具體的紀錄,及至出發前,終於在youtube看到一個大陸電視台闖入獨龍江的經歷,果然現在已有公路,可惜路窄,時常滯留在公路上,但最少我確定應該不用走非常辛苦的山路。
欣賞了「紋面女之謎」此書,裡面的獨龍人,讓我想起南非的布殊曼人(Bushmen),即係歷蘇的朋友,書中的相片讓我感覺他們有點像「泰山」,還有紋面女的習俗也是頗令人著迷,而且越難去的地方,看的東西便更「天然無添加」,那些在民俗村展出的東西,真假難辨,但能夠親身經歷及投入,感覺一定很不同了。始終我是染上一些旅行冒險的毒癮.....
臨出發前,我只好和同伴約法三章,就是路途中感到有不安全的地方,我是會停止前進,並會毫不猶疑折返,不會勉強自己,同伴贊成,既是這樣,我姑且決定接受挑戰吧!
臨出發前,我只好和同伴約法三章,就是路途中感到有不安全的地方,我是會停止前進,並會毫不猶疑折返,不會勉強自己,同伴贊成,既是這樣,我姑且決定接受挑戰吧!
有些朋友更在我出發前,送我行山枴杖,我很多謝他,不過這樣再次提醒我︰「你去的地方很危險啊」! 但我相信我不會勉強自己,盡可能讓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。
這是第一次去旅行去得咁掙扎,但我期望得到更多我預計不到的驚喜及回憶。
怒江/獨龍江,我來了!!
這是第一次去旅行去得咁掙扎,但我期望得到更多我預計不到的驚喜及回憶。
怒江/獨龍江,我來了!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