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行程,首先就是在中午前到達McArthur站附近的地方找另一位居住在三藩市朋友吃午餐叙舊,然後下午會繼續市內遊,初步包括叮叮車博物館、九曲花街、Colt Tower等等。
為遷就朋友駕車時間,一定要九時多離家,我最遲十時都會到達市中心,未到吃飯時間,去那裡逛好呢? 於是我便決定在遊客中心流連一下,發現遊客中心就在我昨天出現過的Powell Station附近,我有的地圖比例太細,所以很難找到自己身處的位置,結果向左走向右走後,才發覺,原來想找的,一直就在身邊,因為只在BART站一出閘(還是地下層),我平時慣常地轉右就能回去地面,但原來轉左就是遊客中心,遊客中心是建於地牢的一層。
| 三藩市遊客中心內,裡面有典型的local tour、電腦、地圖等遊客資料,而我終於可在這裡找到一份相當有用的地圖,從此,對三藩市的巴士搭乘方法變得瞭如指掌 |
我需要預留一些時間,到三藩市另一端的MacArthur站,轉搭巴士到朋友的辦公室附近吃午餐,所以十一時左右便離開遊客中心。從MacArthur站一出,這裡是一個住宅區,明顯黑人較多,但治安尚可,到達後找免費接駁巴士,竟然是免費的!! 這相信是交重稅的「福利」。聰明的我很快便上車,出發前亦在goggle map了解一下下車地方附近的環境,記得附近有一個小花圃,種滿紅色花朵,找到對的站下車後,果然見到那堆小紅花,知道沒有等錯地方,而家goggle map真的方便!! 可以幫我準時在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出現。
和朋友談了一個中午,到了附近的一間Cafe吃了一個大型早餐(是絕對一個午餐的份量)!! 最開心的是知道她將會到烏干達做義工,實在太令人羨慕了,只可惜現在我有的資源不多,寄望儲好盤川,再次上路。
真正回到三藩市downtown大約是三時左右,第一站會是參觀「叮叮車博物館」,事關叮叮車是三藩市的地標,感覺就好像英國的紅色雙層巴士一樣,所以慕名而去,順道看看有沒有合用的手信可以買。
| 時常帶我們穿越斜坡的叮叮車,我們又見面了! |
| 三藩市的街頭巷尾 |
| 叮叮車上通常有兩名職員,一個負責駕駛,一個負責敲叮叮鐘叫人落車、收錢,如果你在某個站或地標下車,記得通知聲,職員就會提你落車,相當貼身的服務 |
| 叮叮車博物館 |
| 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,不過佔地不大,得一層樓多少少,內裡主要介紹叮叮車的歷史、運作及三藩市大地震對交通的影響 |
| 博物館的「後欄」,其實就是整個叮叮車系統的大腦,負責三條路線的運作 |
| 叮叮車就是靠這些滑輪不停轉動來推動運作 |
| 博物館太小了,大半小時已經走完,一出門口,盡是維多利亞式建築的住宅,很美麗的市容 |
下一站,就是到久仰大名的花悄曲街Lombard Street 參觀一下,由於有個pass太方便,所以決定又乘一次叮叮車前往,車程大約十分鐘左右;整條Lombard Street 其實很長,而被稱為曲街只有一小段,但這一小段的斜路數目堪稱殿堂級,在地圖上這部分的街是呈腸狀的,從這裡由斜路較高的地方望下去,的確相當吸引呢!
| 聞說這裡的花以前應該更多,現在則比較凋零。但九曲十三彎始終是特色,這裡的彎位好像是有十五、六個 |
然後我繼續沿著Lombard Street 的斜路下去,下一站就是相片右方的圓塔,這個其實是三藩市的觀景台科伊特塔(Coit Tower)。根據地圖,我走了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,找到39號Muni的巴士站位置,而39號巴士,亦是唯一能通往科伊特塔的公共交通工具。
| 右上角圓形建築物便是在電報山頂的科伊特塔 |
| 科伊特塔 |
| 先在地下小店付US7,然後會看見一堆壁畫,描述20-30年三藩市人的生活,是經濟大蕭條時期所畫的,值得躊足一看 |
| 到塔頂了,那個奇特的建築就是泛美金字塔 |
| 遠處為漁人碼頭及Bay Bridge |
| 三藩市的天際線 |
| 塔頂平台 |
| 三藩市水族館 |
| 這都是熟口熟面的金魚缸,在美國多天,實在見得太多了 |
| 水母永遠是水族館的奇妙的東西 |
| 途中看到這件T-shirt,很別緻,囊括了三藩市重要的十二個景點 |
逛完之後,原來我還未走遍漁人碼頭,沿住通往商舖的小路前進,原來這裡才是漁人碼頭真正的中心。
| 這裡售賣七彩的香料,顏色繽紛,不只這三桶,還有十多桶,差不多每桶都是不同顏色的 |
| 漁人碼頭吉祥物 - 撒尿的海獅 |
| 剛剛好是黃昏六時,真是天工造美,完全沒有刻意等待,就看見醉人的晚霞,醉人的晚霞映照著惡魔島,戾氣都降了一半 |
| 金門橋景色也不賴 |
| 行完一陣瞬即天黑,這個地標,就是我等朋友載我返回家的地方了 |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